史宁中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在科学研究、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等多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在科学研究方面,他深耕数理统计、数学教育等学科,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卓越的研究成果赢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在教学实践方面,他深耕课程与教材建设,推动了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蓬勃发展,他对数学本质的阐释充满了严谨的理论推导和深刻的哲学思辨;在学校管理方面,他重视教育理念构建,创造性地提出“尊重的教育”理念,率先在东北师范大学实行教授委员会制度,开国内高校先河,为培养卓越教师营造了良好氛围。
敢为人先,潜心学术创新研究
1989年,史宁中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公费留学生在日本九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科研条件和丰厚待遇,毅然回国投身教育事业。他在科学研究中突破原有的研究范式,开创性地将“约束条件下的统计推断理论”引入国内,为该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中国统计学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史宁中从事数理统计研究,他的研究方向涉及多元分析、伞型半序约束、列联表、凸分析、非线性非对称相关系数、教育统计等,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项目等。在世界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被引用1000余次。其关于伞型半序约束的研究成果被列入美国、日本一些大学的研究生课程中,被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并被收入美国SAS和英国BC统计系统中;对列联表中关于优比的检验的研究被该领域权威T. Robertson 教授评价为“Excellent contribution”(杰出贡献);在教育和心理测验中,史宁中认为多级计分题目通常比二级计分题目蕴含更多的信息,他带领团队成员陶剑教授提出项目加权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用于更精准地评估考生的能力水平,成果发表在教育统计权威期刊,并应用于国际和国内混合测验数据分析。史宁中对统计学领域的研究面壁功深,赢得了国际学术界同行的重视和赞誉,多次应邀赴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讲学和开展合作研究。事迹被收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编撰的《跨世纪的攀登者》一书。
史宁中不仅是一位统计学家,也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在《教育研究》《哲学研究》《历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国内一流杂志发表文章30余篇,被引用万余次。其在《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关于教育的哲学》一文,被美国柯尔比科学文化中心评为优秀科学论文,被30多家杂志和出版社转载。
追求卓越,深耕课程教材建设
史宁中一直致力于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投身国家数学教材的编写和课程建设工作,为数学教育改革贡献力量。2021年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在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解读工作中,史宁中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主持修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他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选修课程用书 数学A、B、C、D 类》14本,这些教材是深入理解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权威读本,是基础教育领域教材建设的典范。
他提出数学基本思想,创新教材建设。对于数学教育培养目标,史宁中在2006年把数学课程目标中传统的“双基”拓展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史宁中在2011年把传统的“两能”拓展为“四能”,即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加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他又提出“三会”的数学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四基”“四能”和“三会”,已被纳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22年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史宁中的教育思想在我国的课程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史宁中不仅关心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关注数学教育工作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发展。作为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他主持研制《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主持编写《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出版《教育与数学教育》。他编写的《数形结合与数学模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被中国教育新闻网评为2018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为广大从事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理解数学的本质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著作。此外,为深入阐述数学思想,自2006年起,他陆续编写《数学思想概论》(1-5辑),该书被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40余所高校选用,成为数学教育专业的教材佳作,出版《数学基本思想18讲》一书,2020年被指定为教师数学学科阅读书目。
能谋善治,致力高校管理模式构建
1998年至2012年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期间,史宁中紧扣“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校内管理制度,为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以本科教育为根基,高标准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史宁中在文理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教育哲学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尊重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人性、尊重教育者的劳动成果,为培养创新人才,尊重人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提供了理念遵循。他说:“学校应不断完善自身的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将学生视为参与教育,体现教育价值、教育质量的主体。同时,我们的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贯穿这种理念,让我们的学生感悟到这种理念。也希望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他们未来的教育生涯中倡导这种理念。这样,就可能为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提升毕业生就业率。2001年,东北师范大学发起成立东北高师院校就业工作协作体。在东北师范大学举办的“东北高师毕业生联合就业洽谈会”已成为东北地区教育人才的集散地。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集体”称号,是全国获此殊荣的四所大学之一。
率先实行“教授治学”,开国内高校先河。本世纪初,在高校扩招、大学治理重心下移、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强调高校“去行政化”的大背景下,为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史宁中率先在东北师范大学实行“教授委员会”制度,他提出教授委员会的权力表现在拥有大学学术领域,诸如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招生政策;学位标准、学术人员聘任与晋级等的学术评价以及事关学术发展的激励政策等决策权。这一制度让东北师范大学实现了从行政本位向学术本位的转变,教授治学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也为“教授委员会”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思之于心,行之于途。50余年来,史宁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部应用于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之上,无时无刻不在实际行动中彰显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专注投入,年过古稀,矢志不渝。
来源/教育部